鲁南经济带基础条件与发展环境

传涌网络 03-30 12阅读 0评论

鲁南地区包括**济宁、临沂、枣庄、菏泽和日照**五个地级市。这些城市共同构成了山东省南部的重要经济和文化区域,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现代产业基础。以下是对这五个城市的详细介绍:1. **济宁市**:济宁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著名的“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将按照一带、三区、六大产业基地的总框架,“一带”即在贯穿鲁南经济带东西的大通道两侧,形成集中布局、产业集聚的大产业带。“三区”即以日照、临沂为主体建立临港经济区,以济宁、枣庄为主体建立运河经济区,以菏泽为主体建立京新沿路菏泽经济区。并着力培育农副产品加工、能源

(一)临港经济区该区拥有鲁南经济带惟一出海口,与山东半岛城市群和苏北两大经济板块紧密相连。日照港是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沿海主要港口之一,是鲁南扩大开放、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资源,是山东省南部及其他内陆腹地外贸物资、能源、化工、粮食、水泥、矿石、木材干线大港和集装箱支线港,区内交通

鲁南地区是国家规划的七大煤化工产业区之一,拥有国家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工程研究中心,煤炭间接液化、新型水煤浆气化、洁净煤气发电与甲醇联产等一批关键技术及新型水煤浆气化炉等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要发挥煤炭、水资源丰富及技术领先优势,围绕煤炭资源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完善产业配套,促进骨干企

经济带涵盖了26个区县,拥有丰富的资源,尤其是煤炭和建材资源,已探明的煤地质储量约为520亿吨,占全省的80%,石灰石探明储量达到661亿吨,其中用于水泥生产的工业储量占据全省的大部分。此外,临沂的石英砂岩储量也极为丰富,总计24亿吨。这些资源为鲁南经济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显著的后发优势。目

鲁南经济带,包括日照、临沂、枣庄、济宁、菏泽5市,占据全省面积的32.1%和人口的34.5%,其中以济宁为中心。2006年,鲁南经济带的生产总值达到4666.4亿元,年均增长15.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接近20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迅速。其产业结构为14.5:53.9:31.6,显示出一定的

鲁南经济带包括日照、临沂、枣庄、济宁、菏泽5市43个县(市、区),面积5.05万平方公里,人口3210.5万人,分别占全省的32.1%和34.5%。中心城市为济宁。2006年,鲁南经济带生产总值达到4666.4亿元,与2000年相比年均增长15.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8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1900多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

鲁南经济带的基本介绍

(二)发展布局。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原则,鲁南经济带在全省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总体功能定位应为重点开发区域。为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形成整体合力,根据鲁南经济带区位、资源、交通和产业基础状况,在今后的发展布局上,按照“一带、三区、六大产业基地”的总框架进行规划建设。“一带”即

中心城市,交通。1、没有中心城市。鲁南经济圈中没有真正的核心城市,无法带动其它城市的发展。2、交通因素。没有处于交通要道上,所以鲁南的公路、铁路、机场、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长期落后于济南青岛两市。

鲁南地位未来的发展要以临沂和济宁两个城市为中心,做大做强,以点带面,撬动整个鲁南经济的发展。 鲁南就是山东南部地区,包括菏泽、济宁、枣庄、临沂和日照五个地级市,这5个地级市的人口分别是:菏泽843万;济宁808万;枣庄394万;临沂1124万;日照295万;总人口近3500万,比重庆的人口还多,近乎一个省的人口数量。

首先,'一带'的构建将沿鲁南经济带东西两侧形成一条集约化、产业密集的大产业走廊。这一地带涵盖了日照、临沂、枣庄、济宁和菏泽五个城市,它们将通过一体化发展,共同打造经济活力。其次,'三区'的设立分别以日照、临沂为核心建立临港经济区,以济宁和枣庄为核心建立运河经济区,以及以菏泽为中心的京新

4. 多元文化与旅游资源:鲁南地区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这一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得到了有效开发,吸引了大量游客,进一步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综上所述,鲁南地区并非贫穷地区,而是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自身优势的地区。随着持续的发展努力和政策支持,鲁南

加快鲁南经济带发展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1.地理位置比较优越。该区毗邻江苏、河南和安徽,位于新亚欧大陆桥东端,处在泛太平洋经济圈、中日韩经济圈与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交汇点,也是华东与华北、山东半岛与中原地区以及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淮河流域的结合部。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具有承南接北的作用,可以同时

鲁南经济带发展优势显著:地理位置优越,连接江苏、河南、安徽,处在新亚欧大陆桥东端,是多个经济圈的交汇点。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石灰石等,为大型建材基地建设提供了条件。南四湖等四大水系和黄河赋予了充足的水资源,劳动力资源充足且成本低廉,文化及旅游资源丰富,如孔孟之乡、蒙山沂水等。

鲁南经济带基础条件与发展环境

鲁南经济带是山东省区域经济的重要板块之一,加快鲁南经济带规划建设,是山东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工作指导转变,展开“一体两翼”总体战略布局,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重大举措,对于促进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加快工作指导转变,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东依半岛城市群,西拓陇海沿线腹地,南联淮海经济区,北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依托区域资源、区位优势,以港航路和输油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以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为核心,以打造“六大产业基地”为重点,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文化旅游商贸业,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把鲁南建设成为鲁苏豫皖边界区域新的经济隆起带、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二)发展布局。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原则,鲁南经济带在全省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总体功能定位应为重点开发区域。为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形成整体合力,根据鲁南经济带区位、资源、交通和产业基础状况,在今后的发展布局上,按照“一带、三区、六大产业基地”的总框架进行规划建设。“一带”即沿菏兖日铁路、日照到东明高速公路(日东高速)和规划建设的菏泽至日照岚山高速公路、枣庄至临沂铁路等,在贯穿鲁南经济带东西的大通道两侧,形成集中布局、产业集聚的大产业带。“三区”即以日照、临沂为主体建立临港经济区,以济宁、枣庄为主体建立运河经济区,以菏泽为主体依托京九和新乡到日照铁路大通道建立京新沿路菏泽经济区。“六大产业基地”即食品及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能源及煤化工基地、精品钢铁基地、优质建材基地、机械制造基地、商贸物流基地。(三)发展目标。按照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鲁南经济带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综合经济实力、市场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使其成为山东区域经济、淮海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发展更好更快的一个地区,建成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的新鲁南,与全省基本同步实现现代化。到2010年,区域生产总值达到7900亿元,与2006年相比年均增长14%,人均GDP按汇率计算超过3000美元。地方一般预算内收入达到430亿元,年均增长17%。一二三产业比例调整为9:55:36,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6000元和5800元。万元GDP综合能耗年均降低4.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幅度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四)指导原则。一是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做到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在更好更快上下功夫。二是坚持市场化运作,加强政府引导。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强指导协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解决区域发展中的问题。三是坚持统一规划,错位发展。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鲁南经济带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四是坚持开发与保护节约并重。全面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合理有序开发利用资源,强化节约环保意识,大力加强生态建设,有效治理环境污染,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可持续发展。五是坚持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内部活力,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六是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把提高居民收入、改善生活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发展中促进社会和谐。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传涌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